29家生产企业喜获生产许可证

时间: 2024-04-29 11:34:17 |   作者: 食品包装

   本刊讯(实习记者张研博)2006年12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新闻发布会,并为首批通过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市场准入审查的29家生产企业现场颁发了生产许可证。

  自2006年7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真正开始启动了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后,企业只有通过质检部门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条件审查,才能从事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生产;其产品才可以供食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否则将被依法查处。截至目前,首批通过市场准入,取得市场许可证的上海人民塑料印刷厂、北京德宝商三印刷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均是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企业,申请准入的产品共有97个,覆盖了本次实施准入的全部39个产品品种。今后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的人选购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应认准标有“QS”标志的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将于2007年8月底开始,对此次列入准入范围的产品做无证查处。进入无证查处阶段后,已经获证的公司能够正常生产;已经提出审查申请,但正在审查过程中,还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标明“试制品”,并将每批产品送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才可以出厂销售;尚未提出审查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生产企业不可以使用其产品。质检总局建议广大企业尽快提出准入申请,避免因获证较晚而影响生产经营。

  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由于与食品非间接接触,对食品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例如,聚氯乙烯塑料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如果聚合反应不完全,就会造成氯乙烯单体残留;聚碳酸酯塑料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如果反应不完全,会产生双酚A;劣质复合膜袋印刷用油墨会造成苯残留等等,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发达国家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普遍实行严格监管。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起码的质量保证能力和条件。2006年质检部门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生产公司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我国现有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3700多家,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就有11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1/3。很多小企业设备简陋,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手段;原材料进厂不验收,产品出厂不检验;无标生产现象比较普遍。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2006]24号)要求,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决定对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在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介绍,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立足于我国相关这类的产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小、管理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国情,在监管工作中,扶持一批优秀企业做大做强,规范一批质量不稳定的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取缔淘汰一批不具备质量保证的企业,打击一批专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

  邬建平强调,2007年质检部门食品相关这类的产品生产监管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产品,即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的产品;二是重点区域,即有关产品生产企业集中的区域。要与这些区域所在地政府密切配合,集中力量促进多数企业产品质量不断的提高;三是重点企业,主要是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小企业和小作坊,以及那些专门生产劣质产品的企业和窝点;四是重点问题,主要是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非法使用回收塑料加工食品包装容器和工具等问题。

  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产品市场准入启动后,还要逐步对纸、玻璃、金属、陶瓷等各类材质的包装、容器等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